迪拜,以其奢华前卫的外表,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。人们像追逐天堂一般来到这里,却发现它还有地狱的一面。上世纪60年代,迪拜还只是一个以出口珍珠闻名的渔港。随着1969年第一桶原油的出口,70年代迪拜的经济和城市基础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。
迪拜地处热带沙漠,自然条件恶劣,年平均温度达35℃。依托雄厚的资金实力,在海中造岛,在沙漠中建楼,以极具现代感的新奇景观打造房地产业和旅游业。
七星帆船酒店、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滑雪场、棕榈岛、迪拜塔,迪拜的每一个工程都能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。迪拜树立的新形象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游客。
迪拜的原住民只占迪拜总人口的20%,他们享受着世界一流的福利——医疗免费、教育(从小学到博士)免费、福利分房,甚至电话费也免交。
在迪拜,有三种人。一种是享受高福利的本地人;一种是在迪拜投资和工作的外国人;还有一种是外国建筑工人,他们多来自于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。
许多劳工有着类似的经历,在家乡听闻了招工者对迪拜的美好描述,变卖家产或举债前来,到迪拜的第一天便被没收护照,然后发现实际工资远比不上招工头承诺的四分之一。
发现被骗的劳工们没有退路,他们负债累累,且被严格监控。曾经有部分劳工举行罢工,结果遭到迪拜警方的镇压。图为发工资日,工人们排队将钱打回家。
有西方媒体评论称:外表光鲜的迪拜,实行着不折不扣的奴隶制度。图为迪拜一个外来劳工宿舍,看起来十分的拥挤。
一个来自人权观察的研究表明,劳工们多死于热衰竭、工作过度和自杀。迪拜外来劳工宿舍大同小异,都很拥挤,基本上都无从下脚。
他们被承包商解雇,没有拿到赔偿金,也没有任何生活保障,只能靠朋友和志愿者的接济,成为迪拜的流浪者。
在迪拜,超过30万劳工居住在索纳布尔。劳工们乘坐拥挤的巴士在工地和栖息地间往返,每天在沙漠的高温下工作超过14个小时。而外国投资者和旅游者在迪拜享受着极大的自由,他们不用交税,可以按照自己国家的生活方式生活。